点击阅读全文

《农门状元路》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沈青云的故事,看点十足。《农门状元路》这本连载中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308章 细作,已经写了65.2万字,喜欢看历史古代、历史、种田、穿越 而且是穿越、历史、种田、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农门状元路

一、作品介绍

《农门状元路》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彩,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鱼素”的创作能力,可以将沈青云沈大等人描绘的如此鲜活,以下是《农门状元路》内容介绍:”沈家布袋子里不仅有豆豉和栗子糕,还有白糖和干肉条,量也比云六娘他们的多。要说云六娘的礼有五十文,那么沈家的礼,起码二百文。这一下,所有人都围着云氏,跟她寒暄说话。原以为沈大死了,沈家的日子难过,谁料拿来的拜年礼比田二根家的都要好...

二、书友评价

物价离谱,主角性格不讨喜,自己父母有钱了还不大方点,自己拿出威信让他们不要这么累不行吗,男人不能强势一点?

这小说我之前看了几章就不想看了原因不用说就是把主角变成独苗,家里全是女的很多事情的安排上受到了很多限制,比如主角要读书,做生意赚钱光靠他爸一个老头做不了太多事,又累又忙,又要做生意又要忙田里又要陪主角考科举,我都替主角他爸心疼,靠女的又不好老是抛头露面。做很多事又怕人说闲话也容易在外受欺负被占便宜。很多事情做起来真不方便,在后续想象空间就有局限性了,这两天看完了全部其他写的都很好。就是把他大哥写死这个缺陷一直都存在不方便。目前写的剧情做生意包括家里没男的在都是他爸或者女眷模糊,其他写的都还行

细节太差了,物价工价收入瞎写,养一段时间看看

三、热门章节

第139章 其他人,随我猎杀

第140章 得人心

第141章 恩威并施

第142章 百废待兴

第143章 建盐厂

四、作品试读


然而,她还没来得及看,就听到二嫂张氏惊呼出声,“哟,跟六妹他们礼一样啊。”

小王氏接话道:“哪里一样,是白糖啊,还有干肉条。”

沈家布袋子里不仅有豆豉和栗子糕,还有白糖和干肉条,量也比云六娘他们的多。

要说云六娘的礼有五十文,那么沈家的礼,起码二百文。

这一下,所有人都围着云氏,跟她寒暄说话。

原以为沈大死了,沈家的日子难过,谁料拿来的拜年礼比田二根家的都要好。

云氏回娘家,第一次受到这么多关注,就连王氏也拉着她的手,问她在婆家那边的日子。

四妹隐约明白发生了什么事,高声对表兄弟姐妹们道:“我真的没说谎,我家过年就是吃的那些菜,不信你们可以问我小叔,我小叔是读书人,他不会说假话。”

这话一出,云家众人的视线又落在了沈青云身上。

沈青云读书了,他们还真的不知道。

这时大家又想起来沈青云进院子时行的礼,那作揖的模样,可不就是读书人。

沈大死了,沈家只有沈老头一个壮劳力了,而且沈老头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干不动了。

这种情况下,沈家不应该越过越穷,怎么还越来越好了?

大家各怀心思。

临走之时,小王氏拉着云氏,意味深长道:“五娘,我说的话你好好考虑一下,咱们亲上加亲,多好啊。”

回家路上,四妹好奇问云氏。

“娘,三舅娘说亲上加亲,啥意思?”

云氏下意识看了眼沈青云,心虚道:“你三舅娘是我表姐,现在又是我三嫂,所以说亲上加亲。”

“哦。”

沈青云想得更多,据他所知,小王氏有个哥哥,是个鳏夫,而云氏又是寡妇,这亲上加亲什么意思不言而喻了。

沈家卖栗子糕,卖豆豉,时间一晃,四年过去了。

沈青云在张秀才的学堂读了四年书。

张秀才前三年一直说他读书天分欠缺,要多加努力,这一年来,才渐渐地夸他。

这四年里,杨学明下场了,参加了县试,成为了童生,可始终无法再进一步,考中秀才。

听村长说,让他再读几年,要是还无法考中,就得去城里谋个差事做了。

沈青云看着张秀才说的话,他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副严肃模样。

张秀才同样再看沈青云,这孩子实在是太聪明了,要是不压着他,生怕他骄傲,从而变得不思上进。

好在这孩子懂事,一点就通,从来不曾让他操心,每次他布置的课业,都完成的很优秀。

张秀才抚着胡子满意地点点头,该教的都已经教给他,最近感觉到了吃力,怕是再过些日子,无法再教导他了。

难得遇到这么好的学生,说实话,他并不舍得放手。

“今年恰逢县试,就在二月,你想下场一试吗?”

沈青云早就做好了准备,其实早在两年前,他就有这个想法了,只不过那时候张秀才说他学的还不够。

原以为还要再等两年,没想到张秀才这时候提起这事。

沈青云心跳快了起来,“夫子,学生想试一试。”

要是早两年,张秀才怕他太年轻,要是考上了,太过早慧反而不利于今后发展。

好在他的性子沉稳,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

“好,既然你已经想好了,那就好好备考,另外这次和你一起参加的还有杨学明和张廷良,你们可以多交流,要是有不解的随时问我。”

小说《农门状元路》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