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大明慈父朱祁钰

精选一篇大明慈父朱祁钰,朱祁钰朱祁镇,军事历史小说《大明慈父朱祁钰》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朱祁钰,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小迅爱吃肉,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大明慈父朱祁钰目前已写173950字,小说最新章节第81章 朕那个废物哥哥回来了?,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一、作品简介

《大明慈父朱祁钰》小说是网络作者小迅爱吃肉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朱祁钰。主要讲述了:铿锵有力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内,于谦穿着一身蓝衣官袍站在殿中央,表情十分坚定朱祁钰见状坐直了身子,带着些许激动的心情,看向面前这道身影于谦,于少保,土木堡之变以后力挽狂澜,为大明强行续命一百年的人前世,朱祁钰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对这位挽救大明的忠臣可是十分的佩服不仅统筹指挥打赢赌国运的北京保卫战,后续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是鞠躬尽瘁于少保为人清正廉洁,整肃朝纲,公正执法,为民做主,惩治奸恶,治理...

二、书友评论

作者大大的书籍还在推荐中,读者很喜欢这本书,但是还没有评价哦!

三、章节推荐

第9章 劝进

第10章 喜当爹

第11章 他还在叫门

第12章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呀!

第13章 登基大典前夕

四、作品阅读


文华殿。

朱祁钰刚刚坐定,舒良不知从哪里走了出来,快步来到龙椅旁。

作为朱祁钰又一心腹太监,比起擅长处理日常事宜的王诚,舒良对打探消息和外派做事更有心得。

看了一眼舒良,朱祁钰开口问道:“舒良,让你查的事怎么样了?”

舒良闻言行了一礼,回答道:“禀陛下,通州如今的粮价一石,仅需六钱五分。”

听到这话,朱祁钰瞳孔微张,之前所有的疑惑一下子便想通了。

京师粮价一石四两银子,而七十里以外的通州只要六钱五分,其中差价足足有六倍多。

朝会的时候,朱祁钰还搞不懂,这通惠河好好的怎么就堵住了。

就连于谦这个兵部尚书,在通州城不停奔走,也通不开这条河,运不回一粒米。

原来是有人拦着不让,看来这通惠河堵塞的背后,是一门生意呀!

通惠河一堵,粮食就运不出去,京师粮价暴涨,这就赚到了第一笔。

百姓买不起粮食,卖田卖屋卖家当,趁机压价收购,再赚一笔。

实在没得卖了,就卖儿卖女卖自身,直至把百姓所有的东西都吃干抹净,这里面一环套一环。

想明白以后,朱祁钰怒极反笑,说道:“好好好,都是朕的忠臣良将,好得很呀!”

瓦剌大军已至边关,随时都能越过内长城,兵锋直指京师。

而京师还有不到半个月的粮食储备,急需抽调通州仓的粮草入京,事情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

想到这,朱祁钰连忙吩咐道:“舒良,你差人快马告诉于尚书,务必要保证粮食顺利进京。”

“对了,你让那人带着朕的口谕,如有阻拦者,立斩不饶。”

原本,朱祁钰打算拟一道圣旨,但圣旨需要经过内阁票拟,太费时间,所以才改成口谕。

情况危急,现在必须要快刀斩乱麻,早日疏通堵塞的通惠河,将粮食运到京师。

然而,舒良却没有答应下来,他言辞闪烁低声道:“陛下,这恐怕……怕是于尚书处理不了。”

朱祁钰闻言一愣,有些不解道:“这里还有什么事,连一个尚书都处理不了。”

舒良左右看了看,附耳说道:“陛下,这门生意皇庄也有份。”

朝会这段时间,舒良带人直入皇宫,把所有账目摸得清清楚楚,自然发现其中秘辛。

随后,舒良挑了一些重点的账目,仔细地跟朱祁钰汇报了一下。

朱祁钰听得眼睛瞪大,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他没想到这事居然是由皇庄牵头。

“其中乾清宫和仁寿宫为主,坤宁宫为辅,三宫的皇庄带头,于尚书怕也是无能为力。”

说完,舒良叹了一口气,似乎是在对通州日夜奔波,却做着无用功的于谦感到惋惜。

朱祁钰皱眉低头沉思,如果倒卖粮食这事,皇庄也参与其中的话,那这里头牵扯实在太大。

若是北京保卫战之后,掌握十团营的于谦或许可以,可现在的于谦确实管不了。

半晌,朱祁钰抬头感叹道:“看来被堵住的不是通州河,是贪心呀!”

“舒良,根据你查到的账目,给朕拟一份名单,以及里面所赚取的银两最终都流向哪里。”

“遵命,奴婢这就去办!”

舒良俯身答应了一句,随后恭敬地后退离开文华殿,带着人往宫内走去。

就在这时,王直、胡濙和金濂等机要大臣赶到文华殿,开启今日的廷议。

今天要商讨的事只有一个,那就是运粮的问题,讨论如何将通州的粮运往京师。

朱祁钰已经从内监这边得知事情真相,他还想看一下文官那边有什么办法解决此事。

作为皇帝,应当多听取各方意见,然后汇总到一起,并用决策权决定事情的最终走向。

众臣刚坐定,朱祁钰便开口问道:“金尚书,通州河的事应当如何处理?”

金濂闻言拱手说道:“臣以为,还不如将通州仓的粮食一把火烧了。”

“混账话!”

听到这话,朱祁钰蹙起眉头,不满道:“金尚书,你这是什么意思?”

看到朱祁钰面有怒色,金濂忽地想起不久前,朝堂上那股极具压迫感的气势,整个人把头低了下去。

见此情形,一向稳重的王直打了个圆场,说道:“陛下稍安,金尚书也是一时失言。”

这几日,金濂从刑部调任户部以后,因为钱粮的事弄得整夜都睡不着。

这事处理起来非常棘手,牵扯太大碰又碰不得,就连亲临现场的于谦都碰壁了。

眼看京师粮食快要见底,金濂急得头发都快要白了,心里难免生出一丝怨气。

胡濙开口劝道:“陛下,此事莫急,于尚书那边已经传回消息。”

“这几日,于尚书以官府的名义征调了五百辆大车,动用百姓及官兵家属将粮食运往京师。”

说话间,胡濙从袖口处拿出一本奏折,这是于谦用急递铺传回来的消息。

朱祁钰拿过奏折查看起来,胡濙接着说道:“于尚书提出,运粮二十石到京师者赏银一两。”

“同时让将要入驻京师的军队绕道去通州运粮,所有军士皆预支半年军饷,以粮食的形式发放。”

看到奏折上的内容,朱祁钰知道这是因为通惠河堵塞,于谦所作出的妥协和替代方案。

原先历史上,于谦就是这么干的,没几天就将几百万石粮食运到京师,足足存够一年的所需。

其实,于谦这样做是有隐患的,那就是损耗太大,八百万石粮食有接近4成被消耗在路上。

还不知道其中被贪污了多少,再加上朝廷还要付出很大一部分钱作为赏银,造成国库空虚。

可即便如此,那也是于谦能做到的极致了,大臣里面也只有他能做成这事。

王直叹了口气,说道:“为了此事,于尚书劳累过度,期间还昏倒了一次,现在还咳嗽不断。”

对于于谦作出的努力,大臣们看在眼里,于谦性格刚正无私,他们也很是佩服。

然而,朱祁钰却摇了摇头,虽然于谦为这件事作出了很多努力,但他却要否决掉于谦的做法。

朱祁钰决定亲手解决这件事,于谦做不到的事情,他作为皇帝却能办得妥妥当当。

小说《大明慈父朱祁钰》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