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

小说《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相信已经有无数读者入坑了,此文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朱高煜朱元璋,文章原创作者为“倔强的烤羊腿”,故事无广告版讲述了:“咱们都认识这么些年了,你就这么不相信你李叔?”“我就拿回老家偷偷玩玩罢了,若是有人发现,我绝对第一时间毁枪,如何?”听到李叔还在纠结燧发枪的事儿,朱高煜干脆转过头挑明道“李叔,咱们何必要拿一件死物来考验感情呢?”“燧发枪就在此处,我刚刚也言明了,你只要想玩就能来此随便玩”“可若是你带出去了,那便多了一份风险”“既然是风险,那自当提前避免,以免到时候咱俩都难看不是嘛?”“挥泪斩马谡的事儿,听......

阅读精彩章节


可正因为熟悉,再结合八股文的规矩一想,完了。

这里面真就半点实在东西没有。

而就这时候,朱高煜还在幸灾乐祸呢。

“说起来,其实那些下放到县里当大爷的读书人,比起大字不识的老百姓来说,无非就是多了个认字和会写奏折而已。”

“具体的农耕、刑名照样什么都不懂。”

“可偏偏,这就是我皇爷爷倡导出来的八股取士。”

说到此间,朱高煜也有些感叹。

自己那位皇爷爷,洪武皇帝固然确实英明神武,也开创了大明一朝。

但见识、出身的局限性,让他有太多的东西只能靠着自己摸索了。

而偏偏,他身边又缺少几个真正能信任、能出主意的读书人、谋士。

所以,大明才短短276年国祚就走向了灭亡,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汉家王朝。

想到这里,朱高煜觉着自己肩上的使命感都要强了几分。

自己此番前来,不仅仅是夺嫡、造反,何尝不是在给大明、给咱中华文明在续命?

“老爷子,李叔,八股取士在纸上看,固然是公平的。”

“但国家取士,要的压根不是这些人啊!”

“不通民政、不懂政务,打心眼里看不起工匠,哪怕弄出了新式的能增产的农具,也认为是奇技淫巧。”

“可偏偏这等于国无用之人,八股文就是写得好,就是能考上。”

“而不少国之大才、干才,却名落孙山,这才是朝廷、才是我皇爷爷最大的损失。”

“现在还好,八股取士还算正常,尚未疯魔。”

“但长此以往发展下去,读书人只学八股骈文,不开智,不思进,这样的人也配叫做士?”

“士不可以不弘毅,这句话,如今几个读书人真正能做到,而不是嘴上念叨几句,转过头继续贪赃枉法?”

“再有一个,老爷子你可曾想过一个场景。”

“随着八股取士愈发的盛行,由于四书五经篇幅始终有限,那题目自然也就越来越偏。”

“那么几十年后,但凡能考上的,全都是穷经皓首、埋头苦读,压根不知民间疾苦的书生。”

“但若你是那时的书生,科考十余年,乃至几十年未有存进。”

“这时候一个同乡或者老师点化了你,你当如何?”

这话如同一道道雷鸣,在朱元璋耳边响起,让朱元璋如遭雷击,是啊,那时候自己该如何做?

朱元璋此刻非常的迷茫。

整个人楞在了当场,半晌没说话,紧接着倒吸了口凉气。

自己只是顺着朱高煜刚刚所说的那些东西,往下一想。

就不得了了,脊梁骨都在发颤。

是啊,那时候的自己眼里还有学问吗?

还有百姓吗?

还有国家社稷吗?

恐怕这些加在一起,都不如那个点拨提拔自己的恩师了吧?

朱元璋此刻越是想,越觉着头皮发麻。

长此以往的话,必然会出现文人抱团,各种利益团体滋生,这党那派必将比比皆是。

到时候自己能拿他们怎么办?

那唯有或贬或杀两条路了,通过严苛的对待,让他们感到害怕。

但这种法子,治标不治本啊。

甚至可以说,自己这一朝若是压制太狠的话,等到后续子孙继位之时,恐怕反弹的愈发厉害。

那时候后世子孙,能跟自己一样大举屠刀吗?

咱都杀不完、杀不怕,他们又当如何?

他们还能杀的过咱?

这一刻的朱元璋,觉得自己陷入到了一个怪圈当中,格外的迷茫与惆怅。

一旁的朱棣,或许是因为今日里受到的冲击太多了。

小说《大明:朕的好皇孙,有治国之资!》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